Print

译著《作曲家的人格声音》及其深度书评

论文摘要

作为爱德华·T.科恩的代表作之一,《作曲家的人格声音》[The Composer’S Voice]一书以哲学的方式探询了音乐的各个要素、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书共184页,译后共将近十五万字。全书有八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关于‘魔王’的一些思考”;第二章“人格、首要经验者和戏剧人物”;第三章“歌曲的场合:生日及其他”;第四章“文本与织体:歌曲与表演”;第五章“来自柏辽兹的训导”;第六章“参与和认同”;第七章“认同的进一步途径”;第八章“结语:言说与姿态”。本书采用了戏剧性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其他学科的概念,结合了形而上的理论问题与形而下的音乐实践问题,从声乐领域延展到器乐领域,讨论了一个以往未曾被注意到,或未曾有过深入讨论的课题——将音乐作为一种言说的意义何在。译者的深度书评首先从国内音乐理论书籍翻译状况出发,说明了引进此书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此书的写作特点、整体论述逻辑;接着进一步以书中的几个关键词及几对关键的关系为原点,展开式地讨论了本书写作中的一些论题;最后说明了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式。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二、目录
  • 三、译著封面
  • 四、译著版权页
  • 五、译著前言
  • 六、译著正文
  • 第一章 关于《魔王》的一些想法
  • 第二章 人格、首要经验者,与戏剧人物
  • 第三章 歌曲的场合:生日及其他
  • 第四章 文本与织体:歌曲与表演
  • 第五章 来自柏辽兹的训导
  • 第六章 参与和认同
  • 第七章 认同的进一步途径
  • 第八章 结语:言说与姿态
  • 七、译著索引
  • 八、书评正文
  • 小引:翻译与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学
  • (一) 独辟之蹊径:关于本书的写作特点
  • (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关于本书的整体论述逻辑
  • (三) 路标:以关键词引导的通路
  • 1,人格[persona]
  • 2,首要经验者[protagonist]
  • 3,行为者[agent]
  • (四) 关于本书中出现的几种关系
  • 1,诗人的声音?抑或作曲家的声音?
  • 2,戏剧性人格化/模拟的层次
  • 3,自由与规范/挣脱与束缚
  • 4,例示·人文性语境与音乐内容的关系
  • 结语:谁解其中味——关于本书的翻译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54e1ffe1a350902d53bd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