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扭转运动与时相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肌旋转及左室扭转与心动周期时相关系的价值。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32例,均经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史。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同步记录心电图。显示清晰的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观短轴观图像,并获取左室二尖瓣短轴和心尖短轴观图像。检查时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于呼气末,获取心率稳定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并储存。将原始图像导入工作站进行分析,并结合解剖M型测量等容收缩时间、射血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中期持续时间(快速充盈时间+缓慢充盈时间)和心房收缩持续时间;测量各短轴图像在标化时间点处的旋转角度,并依此计算在各标化点处的左室扭转角度;观察各短轴观旋转值及左室扭转值随时间变化关系;测量收缩期峰值旋转及左室扭转值和相应达峰时间。结果一、正常人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的变化特征从心尖向心底观察,正常人左心室心底水平的旋转表现为在等容收缩期呈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峰值(1.97°±1.62°),射血期呈顺时针旋转,并于收缩末期达峰,旋转角度峰值(7.14°±3.28°),舒张期恢复至基线水平;左室心尖水平等容前期呈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峰值(0.73°±0.70°),射血期呈逆时针旋转,并于收缩末期达峰,旋转角度峰值(8.42°±3.53°),舒张期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二、正常人左心室心底、心尖旋转达峰时间测值比较等容收缩期时间与心尖顺时针达峰时间和心底逆时针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期持续时间与心尖逆时针达峰时间与心底顺时针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室旋转/扭转及与心动周期时相的关系。2. STI技术评价心肌形变方面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可以评价正常人心肌短轴不同平面的旋转/扭转特点、规律。提出心肌旋转/扭转的时相概念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超声评价心肌解剖与力学关系理论基础。3.正常人左室扭转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相对心底部,心脏整体表现收缩期逆时针旋转,舒张期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和心外膜下心肌纤维呈反向螺旋走行且心室扭转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跨壁应变梯度和心外膜下心肌纤维相对于心内膜下心肌纤维的运动优势。心脏的轴向运动的收缩力来自于心内、外膜下心肌收缩力大小的和,而心脏扭转运动方向和扭转角度的大小是由二者力矩大小的差决定。4.正常人心尖水平、心底水平及心室扭转三者达峰时间同步。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介
  • 硕士期间完成与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55d5085234603c032fc4d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