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生(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4215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52-0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方法运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结果本组32例,3-12个月随访,均于6-8周临床愈合,无术后感染及功能障碍。结论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2005年-2011年,作者以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1列,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8岁,病程2小时-19天。闭合骨折29例,开放性3例,横断形骨折18例,短斜形8例,粉碎性6例。
2.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以骨折部为中心,作锁骨前平行切口,切口长约2cm左右,暴露骨折端,自近侧骨折端打入合适克氏针,使针顺髓腔弧度由近端锁骨前侧骨皮质穿出皮外。术中注意妥善固定近侧骨折端,防止克氏针打入过深,损作神经血管和胸膜。将骨折部满意复位后再将克氏针穿入骨折远端,以便穿透远端骨皮质0.5cm为宜,以获可靠固定,折弯针尾,留0.5cm针尾埋于锁骨近端皮下,防止针尾过长而刺激皮肤出现疼痛。患侧上肢术后用三角巾悬吊胸前。
3.治疗效果
本组32例,3-12个月随访均于6-8周达临床愈合,无术后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无肩关节僵硬。
4.讨论
作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法与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操作更加简单易行,克服了传统穿刺术骨的空间有限操作不便的缺点。②针体不易松动滑脱,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在肩锁部皮下进针,易受肢体重量作用和肩胛带活动影响带动针尾使针体松动滑脱,而改良克氏针固定法是在近端锁骨皮下埋针,肢体的活动对内侧针尾影响较少,不易松动滑脱。③不易发生慢性肩痛,传统克氏针内固定之法在肩后部皮下埋针,常因局部组织丰厚而遗留针尾过长,加上卧位压迫和针尾松动,容易刺激肩后部组织而引起慢性肩痛,而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法针尾短且在内侧,对肩部刺激少,故不易发生慢性肩痛。
参考文献
[1]胡志敏.《不稳定锁骨骨折的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4.23.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58cf97c544b87ab3ca8b8f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