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拔牙后植骨对拔牙创愈合速度的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实验采用不同的人工骨材料充填拔牙窝,第一种方法采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充填牙槽窝,第二种方法采用从牛骨中提取的纯无机骨质基质(Bio-oss)充填牙槽窝,然后游离牙槽窝周围软组织,严密缝合拔牙创。通过与空白组对比观察Bio-oss及HA对拔牙后牙槽窝愈合速度的影响以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30名需要正畸治疗的患者,年龄在18-22之间,每名患者拔除四颗前磨牙,总共120个牙位,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A组、实验B组,每组40个牙位。空白对照组不充填任何材料,实验A组用羟基磷灰石填满牙槽窝,实验B组用Bio-oss填满牙槽窝,然后游离周围软组织,严密缝合创口。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用德国Siemens公司产的Orthopantomograph.10型曲面X射线机拍摄曲面体层片,并用图像处理程序进行骨密度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术区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骨密度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之间骨密度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组、实验组4周、8周、12周骨密度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均无异物排斥反应,实验材料参与骨形成,骨修复显著,大量新骨形成。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骨修复相比快速而且活跃,空白对照组虽有新骨形成但新骨形成较慢。各实验组4周时牙槽窝呈模糊状透射阴影,可见少量的骨小梁;8周时各实验组有近似骨密度的阻射影,均可见明显的骨小梁,但骨小梁紊乱;12周时各实验组牙槽窝形态已消失,Bio-oss已与宿主骨融合,表现为规律的纹理,结构清晰,密度较均匀,但HA与宿主骨之间有模糊间隙。空白组4周时牙槽窝为明显透光阴影,8周时仍可见到牙槽窝的形态,12周时仍表现为稍模糊的透光阴影。实验B组牙槽骨吸收程度要明显低于实验A组及空白组。结论:(1)Bio-oss与H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引导性,新生成的骨具有一定的应力适应性,在加速牙槽窝愈合速度方面Bio-oss要优于HA。(2)Bio-oss在加速牙槽窝愈合速度的同时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这为应用Bio-oss修复颌骨缺损以及维持拔牙后牙槽骨的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语
  • 论文 拔牙后植骨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60192c1791e79e9df77f29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