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斑胸草雀HVC-RA突触通路中电生理特性与不同刺激模式的比较

论文摘要

在尚无前人直接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本实验探索性地应用在体电生理方法观察斑胸草雀HVC-RA突触通路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比较各种不同形式的刺激效应。方法为刺激HVC核团,在RA核团记录细胞外诱发电位。刺激方式包括1Hz、5Hz、50Hz、100Hz和θ节律串模式刺激,电位检测采用配对脉冲技术,以观察与比较不同刺激方式下电位的变化和配对脉冲的效应(pairedpulse efficacy)。结果如下:1. 在HVC-RA突触通路中,记录到明显的诱发电位,增大刺激强度,电位幅度、斜率、面积均能在能在一定程度内增大,电位的时程和潜伏期在诱导之后基本保持稳定,且经过多次叠加电位不消失,翻转极性电位不倒转。对幅度、斜率、面积、时程、潜伏期的Ⅰ/0曲线分析表明,该诱发电位的变化符合电学规律。2. 分别以1/3、 1/2、 2/3、 3/4及最大刺激强度为检测刺激强度,以50ms、75ms、100ms为间隔进行配对脉冲刺激,检测电位峰值、斜率、潜伏期和时程的配对脉冲效应。结果表明,电位潜伏期及时程基本保持不变(P>0. 5) ,而电位幅度、斜率和面积均表现为配对脉冲易化(PPF,paired-pulse facilitation),易化显著(P<0. 05) 。3. 随着脉冲间隔的增大,电位幅度、斜率和面积的易化程度逐渐减小,均在50ms的PPF最大,但50ms的PPF与75ms的PPF差异不显著(P>0. 05) ,与100ms的PPF差异显著(P<0. 05) 。比较幅度、斜率、面积的PPF,发现面积的PPF最大,斜率的PPF次之,幅度的PPF最小,但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 05) 。4. 以1/3、 1/2、 2/3、 3/4及最大反应强度为检测刺激强度,电位幅度、斜率、面积的易化程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以1/3最大反应强度的PPF最大,其与最大反应强度的PPF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鸣禽鸣唱学习的研究
  • 2鸣禽中突触可塑性的研究
  • 3诱发电位研究概述
  • 材料方法
  • 1实验材料
  • 2手术
  • 3刺激参数
  • 4数据采集分析及统计
  • 5组织学检验
  • 结果
  • 1电位观察
  • 2配对脉冲检测的结果
  • 3高频刺激效应
  • 4低频刺激效应
  • 5θ节律串刺激效应
  • 6组织学检验结果
  • 讨论
  • 1突触通路与电位特性
  • 2配对脉冲易化效应的启示
  • 3不同刺激模式的刺激效应及压抑的可能机制
  • 4RA功能的再思考
  • 5问题与展望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620f8912442c89ac9d69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