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我国媒体寻求社会公正的两次转变

论文摘要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我国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是经过了两次转变的,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公正观念是平均主义的社会公正观,这种公正观中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是分离的,社会对于应然公正的追求甚于实然公正。这一时期,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也是注重应然公正,宣扬平均主义公正观。这种公正观的体现在于前提公正之应然、媒体对于程序公正之应然的“寻”与“弃”以及结果公正之应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前媒体寻求社会公正,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国初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到后来,对于社会进步与实然的社会公正的实现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中国改革开放之时,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发生了第一次转变,即打破平均主义公正观,在社会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之下,媒体对于重效率、兼顾公平这一理念大力宣扬,并实践。媒体转向实然公正,这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思想观,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媒体关注人的发展,回归到“人”本身。同时,这种转变也有利市场经济建设,为现代公正观的实现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这种转变发展到后来过分鼓励“效率优先”,反而是“公平”兼顾得不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面临第二次转变,即再次注重应然公正,让实然公正与应然公正并重。在国家越来越注重民生民本、中国社会不公正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之下,媒体的这种转变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需求的。所要做的是,推动有利于这次转变的新闻体制改革、新闻政策确立等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社会公正概说
  • 1.1 社会公正的定义
  • 1.2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 1.3 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
  • 二、改革开放前媒体对平均主义公正观的寻求
  • 2.1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公正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 2.2 媒体:注重应然公正宣扬平均主义公正观
  • 2.3 对改革开放前媒体寻求社会公正的评价
  • 三、第一次转变:改革开放初媒体打破平均主义公正观
  • 3.1 改革开放初的社会公正观念及社会环境
  • 3.2 媒体:转向实然公正宣扬“效率优先”的公正观
  • 3.3 对媒体打破平均主义、宣扬效率优先的评价
  • 四、面临第二次转变:媒体再次注重应然公正并理性对待实然公正
  • 4.1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公正观念的变化及社会环境变化
  • 4.2 媒体:开始重新关注应然公正,理性对待实然公正
  • 4.3 媒体在第二次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阻力
  • 五、结论:媒体完成第二次转变是大势所趋
  • 5.1 完成第二次转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5.2 媒体完成第二次转变的“势”与“变”
  • 结语:推动有利于第二次转变的新闻媒体改革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63a96aefd68e6b714c111d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