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达到了对小说传统的超越与反叛,小说在一个看似统一的表层之下张扬着一个多元的世界,成为西方文学中的经典文本,历代对它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不论做什么层面的解读,常将关注点聚焦于主人公简·爱,小说也成为巴赫金意义上的“独白型”小说的典范,而另一人物伯莎,成为隐性的存在,在女权主义的兴起中,伯莎得到一定关注,但依旧被作为简·爱的陪衬。因而,将简·爱与伯莎作为独立主体,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成为文本《简·爱》研究的一个空白点,事实上,简·爱与伯莎关系的解读能够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窗口。本文试结合文本,以简·爱与伯莎·梅森形象的“声音”作为切入点,探讨构成《简·爱》多元世界的一组对立的声音体系。小说以简·爱与伯莎的形象及声音为中心,使文本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具有复调性质,形式上,是简·爱的拥有话语权发出的声音与伯莎的失去话语权发出的声音的对立,而其深层意蕴在于不同观念体系的碰撞与交融,使《简·爱》成为双重声音的融合体。论文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对文本《简·爱》及简·爱与伯莎形象研究现状的梳理。第二部分,着重阐明《简·爱》是双重声音的对立文本。探讨两种声音的载体——简·爱与伯莎形象、其各自人格特质及由此产生的两种声音的角逐——两种话语方式的对立。第三部分,阐述两种声音所产生的缘由。包括两种思想观念的隐喻、两种民族性的隐喻及作者主体两种精神追求的隐喻。结语部分,以两种声音的话语方式及其内涵在文本中的融合及交互作用,说明文本《简·爱》的经典性。就以往的批评方式而言,社会学、女权主义或后殖民主义分析过于注重意识形态层面,而对文本形式的分析注重文本本身而忽略了意识形态意义。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探讨“声音”入手,探索外在观念与文本形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意识形态和文本本身之间寻求平衡,对这两种声音在文本中的运作及蕴含作一探讨。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68a3905970711812aeb8bb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