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思考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后,从考察人类世代积淀的、隐秘的生存体验开始,认为存在的本质是一种普遍痛苦。论文根据一种自然的逻辑结果,逐渐构建了一个评价优秀作品的初步标准,这一标准大致符合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艾伯拉姆斯的所谓“四种成分”说:几乎所有包罗万象的理论,都把一部艺术作品的整个格局用这个或那个同义词区分为四种成分,并把它们凸现出来。这四种成分即艺术家、作品、世界和读者(听众)。文中提出的四要素正好能够对应于上述四种成分:一部伟大的作品要有着符合于普遍规律的善良意志——这主要是对“艺术家”的要求;以此为基础,作家、艺术家应在广大的世界接受生活的创伤赐予,认识存在的痛苦本质——对应于外部“世界”;并以创造性的幻象表现这种存在的本相——对“作品”的要求;美学效果则是唤起读者审美反应上高贵的疯狂和持久的迷惘——着眼于“读者”角度。这也证明了这一体系的某种合理性。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6cc510176cce05af240aac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