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中逐步得到实现的,作品的价值体现在所有读者欣赏、评论的总和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骚的接受包括对屈骚丰富蕴含的逐步解读、文体层面的继承与新变以及对屈原生平、经历的挖掘与补充,与汉代的屈骚评论相互补充,共同深化了对屈原的接受。汉代拟骚作品一方面吸收、继承前代接受成果,一方面力求突破与创新,不断揭示出屈骚丰富蕴含的新方面。屈子的被疏见放、不遇之悲、愤世情怀、高蹈远游成为共同书写的主题;但受时代思想、思潮以及个人身份、经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又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大体来说:《哀时命》重在不遇之悲与发愤抒情的表现;《招隐士》主要描写屈子放逐环境的寂寥和心境的孤独徘徊,视屈原为“隐士”;《七谏》揭示了屈骚的讽谏用心和讽谏艺术;《九怀》反复展现了屈骚的游仙主题;《九叹》深化了屈骚宗族情怀与爱国精神之间的关系;《九思》调和屈骚忠君与怨君的情感,将屈子塑造成一个忠臣介士形象。汉代拟骚作品是在以传释经观念影响下的文学创作,是以诗体韵语的形式对屈原生平及屈骚的解读。同时,拟作在语词、句式、修辞手法、体式等方面均受到屈宋辞的影响,继承和丰富了楚辞创作;但受主流赋体文学的影响,又表现出重铺排罗列、描写细致、以及骈偶化、整饬化、平典化的倾向。汉代拟骚作品中蕴含有反映屈原生平的资料,其或合于史传所载,或与屈骚相印证,或为别据史料而可补史传之阙,或为对屈骚的误解。梳理这些材料,对于屈原生平经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77ddd4289e9b91ede6e3a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