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规训与超越:对“讲台”的知识论研究

论文摘要

讲台对于每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划分开来,因此,师生的身份被严格区分,师生关系也受到影响。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任何被忽视的事物都可以被视作文本,读者通过与文本对话来理解它,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话语。把讲台视为文本来研究,就是把讲台视为符号,通过考察它与教室中其它文本的关系来揭示它的涵义,从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启示。对讲台进行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理论方面,主要考察了讲台的发展历史,它由祭坛发展而来,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强化了它的作用,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讲台是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和工业技术理性相结合的产物。教师之所以可以在讲台上发号施令,是由于人们在阅读讲台这一文本的时候,被一种力量控制,而这种力量是教室中多个文本相互印证产生的。实践方面,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关注的着重点是教师和学生的言行。教师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作为监督者,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在课堂上通过控制学生的行为来完成任务。作为被监督者,他们又必须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所以,会出现上课时表情严肃,下课后态度温和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台的重构实际上是要展现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和教师能自主、平等地交流。学生成长过程中,知识和情感都很重要。课堂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任务,也承担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任务。然而,长期在只有循环而没有创新规则约束下的课堂,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传递知识成为课堂主要的追求。学生沦为“知识容器”,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课堂规则的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和教师重新根据课堂需要制定适当的,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则,从而使课堂不再枯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理论依据
  •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二、走入讲台——实体形态的讲台
  • (一) 讲台的词源
  • (二) 讲台的历史演进
  • (三) 从“讲坛”到“讲台”
  • (四) 讲台历史渊源的思考
  • 三、心中的讲台——三个教师的故事
  • (一) 王老师的故事
  • (二) 吴老师的故事
  • (三) 赵老师的故事
  • (四) 对三个故事的分析
  • 四、讲台的知识/权力——作为文本的讲台
  • (一) 教室中的文本
  • (二) 是什么让讲台拥有权力
  • 五、讲台的重新建构
  • (一) 课堂规则的创新与超越
  • (二) 关注生命,重建“讲台”
  • (三) 去神圣化的讲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8257bf2ecd416fde91ccb3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