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边棱类吹管乐器。从历史文献记载的角度来说,中国笛的历史是所有文化形态中最古老的,作为很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笛乐器从乐曲的创作模式到演奏,都与文学特别是诗词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笛箫等乐器在狩猎、祭祀等活动服务中产生,自汉乐府开始,笛参与到相和、鼓吹、横吹三种表演形式中,广泛地进入了文人的音乐文化生活,并且笛乐器的改进与笛曲的创作一直伴随着文学的发展。唐代燕乐兴盛,诗歌繁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学最成熟的形式——曲子词。宋代曲子词的繁荣与成熟,都与笛有密切的关系,在词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笛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声情传播媒介。当时流行的一些笛曲,诸如《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等等,因其各自的音乐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具有固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在笛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文学始终是与其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文人在音乐文学方面的创作观念与创作风格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音乐本身的改变与发展,而文学作品的传播又极大地推动着音乐的普及推广。自上古时期直至明清,笛乐在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于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更是深远广泛。通过分析笛曲在各个音乐文学形式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学与音乐之间的深厚联系。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85dc8184a96f5fc6177549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