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文艺大众化”问题,中日两国现代文学文坛都曾先后发起过激烈的论争。在论争范畴中,都不约而同地涉及政治与文学、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革命化与通俗化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在各自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方面迈出开拓性的一步。为了实现“文艺大众化”,这些理论对文艺创作提出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作家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大众化,且初步提出了革命作家应该向大众学习,创作不仅“大众能享受的文学”同时也应该是“大众能创造的文学”的革命性要求。在革命事业中,“文艺大众化”成为唤醒民众的手段,回应时代的历史需要。在论争的推动下,中日两国先后出现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高潮,以革命文学为媒介,在两国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了文学的党性意识。在加强各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和建立本国的现代民族文学方面都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对两国的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都发生了较深远的影响。“文艺大众化”作为纵贯20世纪中日两国文艺思潮的主流观念,对其理论和历史意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是必要的。近年来,学术界在重视左翼文学研究的同时,对“日本体验”影响地挖掘已作出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就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日本影响方面,目前还未有专门的著作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论述。本文将试图延续过去学者在日本影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集中梳理左联与“纳普”在大众化理论方面的影响观照,力图站在今天的角度对三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研究和反思。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9795ef1b2d9c274e49b4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