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产生的万历、嘉靖年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中以商人、手工业者、士人以及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金瓶梅》敏感地抓住了晚明这个特殊转型时期市民阶层的变化,用鲜活的市井语言塑造了市民阶层的人物群像,淋漓尽致地描绘当时社会的种种变化和人们的欲望宣泄,充分展现了晚明时期市民阶层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全面深刻地阐释文本的意义,更充分、更系统地了解把握文本的原始语境,本文从市民的视角出发,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金瓶梅》进行解析,力图通过对中西方市民意识形态的比较,阐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形态的独特性,以求对晚明市民有较深入的认识。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对《金瓶梅》和涉及的市民等相关概念、文献进行综述,确定了研究的对象。第二章说明《金瓶梅》得以产生的背景,重点分析《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和西方以及日本对应的市民意识。第三章着重分析中西方市民意识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得到《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市民意识是一种畸形的社会意识的结论。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9caed46cfe7446adf51321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