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杨时“中庸”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中庸》是先秦儒学中最具哲学意蕴的,它以宇宙论的思维模式对儒家道德修养作形上思辨。承接先秦,宋明儒学更以本体论的思维模式重构了儒家道德形上学体系。理学形成发展语境下的“中庸”思想不仅确立了道德修养的至上性、内在性,而且由此进发凸显以“诚意”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工夫和路径。本文以《杨时集》为中心,对杨时“中庸”思想作研究,认为,杨时“中庸”思想出入释道,以儒为宗,形成于宋代儒学重构的文化语境;其“中庸”思想以至上而超越的天理为本体,认为,天命、性、天理为一而完备于物我,且为涵盖了一切儒家德目的“德性”之体(即“诚”),成就“德性”之过程和行为之道就是“诚意”;其“中庸”的“德性”存养以“诚意”为核心,在“体中”的实践中,贯养气、治心、“致知”的工夫,努力克服气之偏,人欲之私,心之不正,以恢复人的本然之性,向外‘格物穷理”、向内“反身而诚”而“致知”,以成就人的“德性”,其“德性”存养也是仁、义、忠、信等德目实践的过程;其“德性”政治以“德性”存养为基础,“王”本于“诚意”,为政以“德”,讲仁、义、忠、信等的政治品格。其思想具鲜明的理学特征,是二程(洛学)到朱子(闽学)的中介和过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资料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新
  • 第2章 杨时“中庸”思想学术渊源
  • 2.1 出入释道,以儒为宗
  • 2.2 师事二程 精研张王
  • 第3章 杨时《中庸义》的成书
  • 3.1 “六经凌夷”的文化危机
  • 3.2 “训义解经”的文化自觉
  • 第4章 杨时“中庸”的道德本体论
  • 4.1 天命之谓性
  • 4.2 率性之谓道
  • 4.3 诚意,天德也
  • 第5章 杨时“中庸”的“德性”存养论
  • 5.1 养气
  • 5.2 治心
  • 5.3 “致知”
  • 5.4 “体中”
  • 第6章 杨时“中庸”的“德性”政治观
  • 6.1 “王”本“诚意”
  • 6.2 为政以“德”
  • 第7章 杨时“中庸”思想的理学特征及其理学地位
  • 7.1 杨时“中庸”思想的理学特征
  • 7.2 杨时“中庸”思想的理学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a495427b9850fd929132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