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细胞死亡的形式分为两种:坏死和凋亡.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主要死亡形式。近些年来对凋亡机制的研究证明,细胞凋亡参与了脑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演变的全过程,利用多种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均可以发现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本实验首次应用脑室液撞击模型观察海马及丘脑区HE及TUNEL染色后的病理改变及动物的各种病理生理反应,探讨脑脊液撞击能量对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80只,分为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轻伤组(24只),撞击能量为0.23焦耳;中伤组(24只)撞击能量为0.52焦耳;重伤组(24只)撞击能量为0.92焦耳;参考胡学强等的方法行右侧脑室额角置管;各损伤组随机选8只测定损伤后意识恢复时间(轻、中、重三组分别存活8、7、3例),记录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另16只分别于伤后2h、8h、1d、2d、3d、7d行脑灌注固定行病理学检查(轻、中、重三组分别存活15、13、10例),观察HE及TUNEL染色后海马、丘脑区光镜下改变。结果:1:轻、中、重伤组死亡率分别为4.16%、16.67%、45.83%(三组比较P<0.05),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无死亡。2:撞击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脑室损伤反应,包括损伤后即刻血压骤升后骤降,呼吸更深快及呼吸骤停,其中重伤组反应最剧烈。3:轻、中、重伤组伤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11±0.40h、5.85±1.23h、7.83±0.40h;P<0.05)。4:HE染色显示伤后早期海马、丘脑出现出血坏死改变。5:TUNEL染色显示各损伤组海马、丘脑出现神经元凋亡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轻伤组伤后48h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8.19±2.13),至伤后72h达高峰(12.18±1.96);中组伤后24h出现凋亡阳性细胞(6.21±2.37),至伤后72h达高峰(18.44±3.97),伤后7d明显减少(8.93±2.51);重组伤后24h出现凋亡阳性细胞(8.23±1.81),伤后72h达高峰(27.18±5.05),伤后7d明显减少(9.12±3.04)。丘脑区神经细胞轻伤组伤后48h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16.38±5.92),至伤后72h达高峰(27.29±8.93);中组伤后24h出现凋亡阳性细胞(17.45±6.73),至伤后72h达高峰(34.25±6.25),伤后7d明显减少(12.88±3.27);重组伤后24h出现凋亡阳性细胞(20.17±8.84),伤后72h达高峰(43.47±10.29),伤后7d明显减少(13.15±6.78)。海马及丘脑区各组伤后72h凋亡阳性细胞比较,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模型各组损伤可有效诱导海马及丘脑神经细胞凋亡,且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及发生时间与撞击能量有关,撞击能量越大,细胞凋亡发生时间越早,凋亡阳性细胞数量越多。创伤性脑损伤中获取一定能量的脑室液对室周结构的撞击力可以对侧脑室周边的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及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本模型简单、经济、可分级、重复性好。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a68df2590795e0c3892c89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