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雉类资源及其保护的研究

论文摘要

2006年3月-6月,利用鸣声记录法调查研究了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内的雉类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以及各雉类的栖息生境。共记录到四种雉类,他们分别为红腹角雉(Tragopan saty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和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四种雉类中,除雉鸡外,其余三种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其中四川山鹧鸪处在极危状态。除雉鸡外的其余三种同样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松,解焱,2004)里严禁贸易的物种。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三种(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因此没有计算其密度)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遇见率分别为遇见率为0.655只/次、0.795只/次、0.503只/次。在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每种生境都至少是一种雉类生活的主要生境。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和四川山鹧鸪三种;人工林和次生林都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和雉鸡。白腹锦鸡在人工林的密度最大(20.6±3.9只/km2),其次为次生林(18.4±4.9只/km2)和原始林(4.0±2.2只/km2);红腹角雉在原始林的密度最大(29.3±7.1只/km2),其次为次生林(20.6±3.9只/km2)和人工林(3.3±2.6只/km2);雉鸡在灌草丛的密度(55.9±14.2只/km2)远远大于次生林(0.3±0.2只/km2)和人工林(1.4±0.5只/km2)的密度。这表明红腹角雉更喜欢天然林,人工林只是它的第二选择。相反,白腹锦鸡则更喜欢选择人工林和次生林。而雉鸡则喜欢视野相对开阔的灌草丛。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范围
  • 2.3 地形地貌
  • 2.4 土壤
  • 2.5 气候
  • 2.6 水文
  • 2.7 野生动物资源
  • 2.8 植物资源
  • 2.9 森林资源
  • 2.10 植被
  • 2.11 社会经济概况
  • 2.11.1 县域经济
  • 2.11.2 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方法
  • 3.1.1 雉类调查方法
  • 3.1.2 植被调查方法
  • 3.1.3 生态及保护管理现状调查方法
  • 3.2 分析方法
  • 4 结果和讨论
  • 4.1 种群总体密度
  • 4.2 不同生境中的密度
  • 4.3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现状
  • 4.4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现状
  • 4.5 讨论
  • 4.5.1 密度变异系数的讨论
  • 4.5.2 密度的对比讨论
  • 4.5.3 雉类生境的讨论
  • 4.5.4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议
  • 正文参考文献
  • 6 文献综述
  • 6.1 雉类的分类
  • 6.2 中国雉类的分布、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 6.3 雉类所面临的威胁
  • 6.3.1 栖息地的破坏
  • 6.3.2 非法捕猎
  • 6.3.3 人类活动的干扰
  • 6.4 雉类研究和保护的进展
  • 6.4.1 雉类研究进展
  • 6.4.2 雉类保护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报告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b50cfa669caa7b1acd388f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