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清末民初的国家堤防事业 ——以沁河堤防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依据水利史志、地方志以及其他官私文献,探讨分析黄河支流——沁河堤防自明代到民国初年的修筑情况。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清末民初,沁河堤防逐步由民堤转变为官堤,这在经费来源和堤防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沁河所处的特殊位置,另一方面则为民众无力承担巨额工程费用。在此情况下,官府的作用就显得愈益重要。文章认为,清政府在国势衰微之时,对于紧要之地的重要事务,还是予以加强或干预,以维持其统治。全文的基本结构及内容如下: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基本思路,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立意所在。第一章介绍沁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揭示的水文特征。第二章总结分析清末民初沁河堤防修筑的基本变化趋势,特别是由民堤向官堤的转变。第三章探讨沁河堤防修筑出现上述转变的原因。结语部分,总结说明本文的基本观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基本思路、资料方法
  • 第一章 沁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 第一节 沁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 第二节 沁河的水文特征
  • 第二章 清末民初沁河堤防修筑的变化
  • 第一节 沁河堤防的空间分布
  • 第二节 堤防修筑次数增加及其原因
  • 第三节 堤防经费官方投入的逐步加强
  • 第四节 堤防监管的专门化趋势
  • 第三章 官府加强投入、监管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沁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民生与堤防
  • 结语
  • 附图一 清代怀庆府沁河图
  • 附表一 沁河堤防修筑统计(1385—1935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ba28381c4aeaa9b0f6a0a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