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侧颅底及相应中颅窝区显微解剖和虚拟现实三维影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显微解剖结合虚拟现实三维立体影像,研究侧颅底及相应中颅窝区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相互沟通路径,指导临床选择手术入路。方法:15例(30侧)尸头标本,灌注红蓝胶及造影剂,采用额颞颧-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模拟手术逐层解剖;尸头灌注前后行CT扫描,灌注前及解剖后行MRI扫描,将DICOM格式的扫描资料输入Des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行三维重建;分别于显微解剖及虚拟现实三维影像中,观测重要解剖结构及标志,比较、分析两者结果。结果:1、显微解剖下描述颞浅动脉及面神经,颞下窝的翼肌、上颌动脉、下颌神经、翼静脉丛,咽旁间隙及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相互关系及其与中颅窝沟通途经;测量相关数据。虚拟现实三维立体环境中测量侧颅底及相应中颅窝区相关数据,与显微解剖所测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提出翼肌上三角及翼肌下三角的概念,测量其边长及面积,描述其内穿行结构。3、提出一个新的骨性标志点:“O”点,即颞蝶缝与颞下嵴的交点。于中颅窝底,它到眶上裂近端、圆孔、卵圆孔、棘孔的距离近似相等,平均23.22mm,即以上四点分布在以“O”点为圆心,以23.22mm为半径的圆弧上,所构成扇形的角度为66.07度,面积为310.71mm2。于颞下窝顶,测量其到各重要结构的距离并描述其意义。4、根据自然标志,可以用1点,2棘,3裂,4线,5孔,6区描述侧颅底结构。结论:1、本研究提出的“O“点,即颞蝶缝与颞下嵴的交点,是一个良好的骨性标志,它到眶上裂近端、圆孔、卵圆孔、棘孔的距离近似相等,它们围成的扇形区域是中颅窝、颞下窝肿瘤相互沟通的重要路径,也是手术切除肿瘤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2、本研究提出的翼肌上三角和翼肌下三角,可作为肌性标志,便于描述及定位上颌动脉,颊神经以及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为术中定位提供解剖标志。3、本研究提出的结合三维影像将侧颅底区的重要骨性结构归纳为1点,2棘,3裂,4线,5孔,6区,便于描述和理解该区的复杂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解剖标志。4、额颞颧-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能充分暴露并观测侧颅底及相应中颅窝区颅内外结构,适合显微解剖研究,为设计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5、虚拟现实三维影像所测数据与解剖所测数据吻合良好,真实可信。虚拟现实研究不仅是显微解剖研究的有益补充,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与显微解剖相结合或单独应用以构筑模型、观测结构、模拟解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ba7f61dc2af1039fcc532c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