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Quiver的表示和余模的构造

论文摘要

我们知道:从Q=(Q0,Q1,s,t:Q1→Q0)的任一表示(V,f)出发可以构造一个路代数P(A)=KQ(以下简称P(A))上的左模,从路代数P(A)上的任一左模出发可以构造Q的一个表示,而且这两种构造实现了路代数上的左模范畴和Q的表示范畴Rep(Q)之间的等价。本文致力于从局部余模,有限范畴的角度研究路余代数P(C)=KQc(以下简称P(C)),其上的余模和Q的表示。对不含有向圈的Q,建立了Q的表示范畴,路代数P(A)上的模范畴,以及路余代数上余模范畴之间的关系.并在[4]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量子包络代数Uq(sl2)(这里假设q不是单位根)和上三角矩阵空间T作为余代数之间的关系。 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有关Q表示的背景知识,研究目的,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预备知识,详细地阐述了作者问题提出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给出Q的表示和路代数P(A)的一些知识,并给出相关命题的证明,与此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新的命题及其证明,因此它是本文的基础。 第三章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首先从局部有限范畴的角度引入了路余代数P(C)的概念: 作为向量空间,P(C)以Q中所有的路为基,其中余乘法Δ和余单位ε分别为: 其次,我们从不含有向圈的Q的表示出发,给出了路余代数上的第一类余模的构造。 最后,在上述构造的基础上,从不含有向圈的Q的表示范畴Rep(Q)的一个特殊子范畴SR出发,构造了路余代数上的第二类余模,从而使SR与路余代数P(C)上双余模范畴的一个子范畴对应。 第四章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二。我们主要从组合的角度出发,给出了量子包络代数Uq(sl2)和无限阶的上三角矩阵空间T作为余代数之间的关系。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知识与研究目的
  • 1.2 预备知识
  • 第二章 路代数
  • 2.1 路代数的主要性质
  • 2.2 表示范畴和模范畴
  • 第三章 路余代数
  • 3.1 路余代数的引入
  • 3.2 构造一
  • 3.3 构造二
  • q(sl2)和上三角矩阵余代数T'>第四章 Uq(sl2)和上三角矩阵余代数T
  • 4.1 前言
  • q(sl2)和上三角矩阵余代数T之间的关系'>4.2 Uq(sl2)和上三角矩阵余代数T之间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c01d89290f1b6587cc282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