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从礼到法 ——荀子礼治学说与韩非法治思想及其相互关联

论文摘要

“礼”与“法”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从‘礼’到‘法’是当时关于社会秩序重建的思路的自然延伸,自觉的‘礼’不足以惩戒人心、整顿社会,就自然要用强制性的‘法’,表面上看来,儒者多属礼治主义,而实际进入社会治理的所谓‘法家’多属法治主义,其实他们的思路往往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社会秩序,都基于对‘人性’的基本估计,只不过前者多从人性善的角度,后者多取人性恶的立场,前者多从人文主义的思想家视角,后者多从实用主义的政治家眼光,只要秩序乱到了无法依靠人心自觉来整顿,道德崩溃到了无法凭借礼仪象征来维持的地步,只要坐而论道的前者真正进入了实际管理的后者的行列,他就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对由“礼”到“法”的转变过程进行探讨,并试图说明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是本文思考的起点,旨在追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但限于资质和基础,欲对如此大的视域进行把握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本文仅选取荀、韩进行讨论。这主要基于二者的特殊身份关系,以及其在“礼治”、“法治”思想方面的巨大成就。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礼义”在荀子思想体系中确立的过程;第二、三部分分别对荀、韩“礼治”,“法治”思想体系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从分析现实需要入手,试图从现实基础、可能性、思想互通三个方面说明荀子礼治思想与韩非法治思想的相互关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从"仁礼一体"到礼义的确立
  • 1.1 礼的内化及其道德意义
  • 1.2 礼的外化及其至上性的确立
  • 第二章 荀子礼治思想
  • 2.1 礼治思想的理论依据——性恶论
  • 2.2 礼治思想的具体落实——"化性起伪"与"明分使群"
  • 2.3 礼治思想的有力支撑——法
  • 第三章 韩非法治思想
  • 3.1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依据——人性好利
  • 3.2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归结点——君固国强
  • 3.3 韩非法治思想的实现路径——法、术、势
  • 第四章 礼治思想与法治思想的相互关联
  • 4.1 从现实及韩非个人际遇看礼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的基础
  • 4.2 从思维方式看礼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的可能性
  • 4.3 从思想内容看礼治思想与法治思想的互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c20aac231fda3c460fc2fe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