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忧乐,在中国儒学视野里,儒家哲人和儒家士大夫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的现象。语出《论语》的“曾点之学”所表述的是儒家所向往的审美、自由、快乐的诗意生存。但是,儒家诗人,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却少了儒者的洒脱、从容,他们对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与表述,在文人士大夫笔下的世界常呈现出忧虑、感伤的悲天色彩,“穷工诗学”理论是其代表。本文就儒家思想内哲学和诗学这一对立现象,在儒家文化视界下作对比解读,着重探讨两者的对立及关联。论文主要由引论、论文主体和结语组成。论文的引论部分着重阐述课题的缘起,还概述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论文的主体部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曾点之学”的内涵及其与之息息相关的儒家人生哲学、诗学。第二章,追述“穷工诗学”历史渊源及其在创作中的艺术体现形式。前两章可以作为研究此课题的大背景。第三章,着重从主导性场域、诗性主体的构成心理、人生目标和待物方式三个层面分析两者的对立。第四章,从自身悖论性结构及相通性和世间关怀的相通性方面讨论了两者的关联。结语部分在前文梳理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本文的观点,并指出将两者置于一起对比研读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c41482127497ee965978a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