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认识深化的成果之一,也是女性解放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武器。它是针对西方知识传统在两性关系上的“自然主义态度”和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所谓生理性别,是指两性在基因、解剖、荷尔蒙分泌等不同而造成的生理上的差异;所谓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及文化基于两性的生理差异而延伸出的对两性气质特征和行为角色的不同期待和界定。由于社会文化基于两性生理上的差异而对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分工等上做出了不同的塑造,不仅使得“男人”和“女人”所包涵的含义远远超出了男性或女性作为性别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同时更是使得两性关系转变成一种等级关系——男尊女卑、男主女从。女性在各方面都沦为“他者”:在社会文化体系中,有关女性的价值评价较之于男性的,总是和负面的、消极的、被动的相联;在社会现实中,女性在事实上也处于被压迫、被支配的地位,两性不平等的现状仍广泛存在。据此,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要想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最为关键的是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赋权。唯有此,才能打破男性中心文化主义,使女性获得话语权,从而重新书写两性及两性关系的历史。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有着巨大的意义,它不仅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还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性。本文旨在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全面分析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将其和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联系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它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纠其偏差,吸其精华,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c8ba171b0be0cb92e75cf0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