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政茂高栩卉(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五官科118300)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77-01
近年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改良的柯陆氏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息肉25例,上颌窦真菌病1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均为成人,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9岁。
1.2手术方法采用杭州好克内窥镜手术器械,内窥镜显像系统及刨削器,行鼻腔表面麻醉,常规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进行手术,采用messrklinger方法,根据术前CT及术中内窥镜所见,若鼻腔钩突肥大或息肉予以内窥镜处理,若无解剖异常或窦口开放良好,不予以处理或不扩大窦口。
在病侧上唇唇龈粘膜交界上0.5cm处3~5齿间横切口,深达骨膜,此切口要比柯—陆氏手术切口小,凿开上颌窦前壁,开口0.6cm×0.8cm放入30°及70°硬性鼻内窥镜,探查窦内病变情况,在不同的角度下从上颌窦凿口处钳取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粘膜甚至轻度水肿粘膜,必要时经窦内扩大自然开口。内窥镜下于自然开口处向窦腔引入成人导尿管(前方带气囊),留置72小时,期间行上颌窦冲洗或给药。
2结果
术后7天所有患者唇龈粘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随诊上颌窦开口通畅,复查CT上颌窦病变消失,仅有3例粘膜较术前增厚。
3讨论
近年来,鼻内窥镜已广泛应用于鼻科临床,但鼻内窥镜手术并不能完成取代上颌窦根治术(柯—陆氏手术),尤其对上颌窦同上角及内下角病变的处理成为鼻内窥镜死角,易残留病灶而致复发率高。我们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改良的柯—陆氏手术,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克服了经自然开口不能明视下实施手术的缺点,又克服了下鼻道打对口不利于上颌窦粘膜功能恢复的缺点(因上颌窦粘膜纤毛清除方向是朝向自然窦口),同时扩大了鼻内窥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适应范围。
术前全面了解上颌窦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是正确选择术式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行鼻窦CT检查,必要时行上颌窦分泌物涂片、培养等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正常上颌窦粘膜、轻度充血水肿的粘膜均予以保留,有利于粘膜功能恢复;对于鼻腔无解剖异常或无窦道复合体阻塞的病例均不予以扩大自然开口;保护或重建鼻腔原有结构,对开放的鼻窦具有保护并防止吸入气流直接冲击的作用;保留钩突尾部可保护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不被破坏,保护了上颌窦最重要的引流途径。
对于上颌窦含牙囊肿应切除囊壁取出含牙,术中上颌窦深放置成人导尿管,气囊充气或充水有利于压迫止血,便于冲洗窦腔。术组病例全部放弃过去碘仿纱条填塞,消除术后患者面部疼痛肿胀较重的情况,方便窦腔冲洗或给药。随访术后效果满意。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c930b6f015198d1808f2eb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