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医疗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医疗费用高企背后的制度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一般的行业相比,医疗产业具有很独特的性质。如果将医患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则医生作为代理人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而患者作为委托人则只能遵照医生的诊断和处方采取治疗,故医疗需求在本质上是一种“诱导需求”。正因如此,医疗行业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而如何防止医生滥用他们的信息优势就成为决定医疗产业的社会效率的最关键的因素。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对医疗的财政支持逐年下降,这迫使医疗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逐利实体,从而有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而信息不对称和医疗的“诱导需求”性质则使其成为可能。作为分析的抽象,患者购买的是一个由诊断服务和药品所构成的组合商品。前阶段,政府的规制措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医生的诊疗服务价格规制过低,另一方面却对药品价格缺乏有效的监管。正因如此,医疗机构不得不采取“以药养医”的经营策略,这最终导致了人们“吃错药、多吃药、吃贵药”的局面。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无效的。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改善中国医疗体制的配置效率,政府应该切实增加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以减轻它们的经营压力。除此之外,或许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决地推行“医药分开”。为此目的,政府需要推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第一,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规制,使得医生能够直接从服务中实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强化医生之间的“事前”竞争,使得每个医生都成为可以积累“名誉”的个体,并以此限制他们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二,强制推行诊断处方的自由流通,切断医生与药品销售收入之间的关联。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药品审查,尤其是新药的审批,尽可能消除“新瓶装旧酒”的现象。第三,由于医药之间的互补性,国家可以通过药品准字(生产许可证)拍卖的方式向药厂征收总量税,并将其以补贴医院和医生的收入。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21252a286c73b262da4a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