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传播现象初探 ——一个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论文摘要
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介正日益渗透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一种型塑我们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集各种媒介优势于一体的新媒介——手机,它的诞生与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了崭新的特征,也使得沉浸于其中的使用者的感知、思维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对人际交往的文化产生型塑作用。本文试图以手机传播为考察对象,借助媒介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以技术—传播—文化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从手机媒介本身的符号系统开始切入,然后分析手机在感知、时空、社会、政治、内容等层面的媒介偏向性,进而以手机交往为例分析手机这一新兴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最后,就手机的发展和社会系统对手机传播的影响作出描述。文章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媒介环境学概述;第二章,分析手机构建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及其在社会媒介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第三章,手机的偏倚及其文化特征;第四章,手机传播的环顾与展望;第五章结语。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文献梳理与理论综述2.1 关于手机传播的研究2.2 媒介分析理论与媒介环境学3. 核心概念界说4. 研究方法第一章 媒介环境学派概述1.1 媒介环境学理论溯源1.2 媒介环境学的核心命题第二章 媒介即环境——作为环境的手机2.1 作为感知环境的手机2.1.1 多感官交织式参与2.1.2 高频次选择性感知2.1.3 随身性高参与视听2.1.4 移动性交互式沟通2.2 作为符号环境的手机2.2.1 手机交流的符号形式2.2.2 手机的符号互动及其模式2.3 作为社会环境的手机2.3.1 手机与其它人际媒介2.3.2 手机与大众媒介2.3.3 手机与信息社会第三章 手机的偏倚与文化特征3.1 手机的偏倚3.2 手机传播文化特征3.2.1 复合感知与多元表达3.2.2 空间切换与浸入构想3.2.3 个人表达与潜在民主3.2.4 无线连接与动感地带3.2.5 个性张扬与碎片分享第四章 手机传播的环顾与展望4.1 社会系统里的手机传播4.2 3G时代的手机传播结语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64da7b3b15deffad57cd3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