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藜芦碱在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引起的慢波振荡和触发振荡

论文题目: 藜芦碱在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引起的慢波振荡和触发振荡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生物学

作者: 段建红

导师: 胡三觉

关键词: 背根节,藜芦碱,乌头碱,放电模式,慢波振荡,触发振荡

文献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作为躯体感觉信息传入的第一站,其神经元放电的频率与时间模式在决定感觉的性质与强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近的研究还发现该放电序列的模式与钠通道的分布及活性变化密切相关~[1,2,3]。DRG神经元是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受到损伤或炎症影响下,其兴奋性往往异常升高,成为慢性痛信号的“起搏点”~[4]。其放电反应表现为:阈值下降-反应敏感~[5,6,7,8];放电模式多样性~[5,9,10,11];反应具有突变性~[12,13,14,15]。尽管有研究表明该“起搏点”神经元的钠电流显著升高~[16],钠通道表达上调~[2,17,18,19,20],但是作为调控钠通道活性的关键机构“失活门”,在受到阻断后可能给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放电模式带来什么影响,与慢性痛特别是触发痛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尚不清楚。 藜芦碱(veratridine)作为钠通道失活门的抑制剂,结合于钠通道α-亚单位上的D2-S6位点,通过阻止钠通道的失活并将激活电位推向超极化的方向,进而使得钠通道在静息膜电位水平保持开放~[21,22,23]。近年发现藜芦碱可在海马CA1神经元引发不同模式的阵发放电~[24,25,26,27],不仅可作为癫痫发作的细胞模型,还提示钠通道失活门在形成放电模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4,28,29]。乌头碱(aconitine)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正文

1 藜芦碱在背根节神经元引起的慢波振荡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1.3 分析和讨论

2 藜芦碱作用下的触发振荡现象及其机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分析和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相关论文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77ce8af91213673b0277b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