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时期现代名著的电影改编问题 ——以《祝福》、《林家铺子》、《二月》为例
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也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十七年时期),部分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被加以改编,搬上银幕。这些“名著改编电影”质量普遍较高,其中多部作品都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依据第一手文献资料,考察新旧时代转换时期,现代名著《祝福》、《林家铺子》、《二月》由小说到电影过程中的文本嬗变,通过文本细读与历史细节的结合,综合研究“十七年时期”“现代经典”作品改编及其评价,并对这种改编和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即对影响这种再创作的生产机制、艺术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进行研究,考察十七年时期特殊的文化语境及这种语境下改编者的创作心态,从而揭示特定时代文艺创作和批评中意识形态因素与文艺作品艺术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1.导论:十七年时期现代名著的改编及其总体状况1.1 时代变迁的文化标本1.2 统计数字中的"现代名著改编"1.3 研究现状2.《祝福》:严肃的政治任务2.1 鲁迅与献礼影片《祝福》的诞生2.2 《祝福》改编过程中的意义增值和衰减2.3 《祝福》叙事人称转换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2.4 对《祝福》改编的讨论与评介3.《林家铺子》:一条曲折涟漪的水路3.1 夏衍、茅盾与《林家铺子》的电影改编3.2 含而不露的改编与细节丰富的导演台本3.3 暗藏危机的赞扬方式3.4 政治性批判的艺术敏感4 《早春二月》:小资产阶级的情感飞沫4.1 "原样封存"的文化标本4.2 从《二月》到《早春二月》4.3 可批判的柔石和不可批判的鲁迅4.4 小资产阶级的情感飞沫4.5 艺术的"毒害"作用4.6 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5.结语:意识形态夹缝中的艺术经典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c194fe9c27fa5bdc784bf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