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淋巴管内皮标志物LYVE-1和VEGFR-3检测瘤内外淋巴管密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瘤内外淋巴管形成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总结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2002年4月~2004年10月首次住院治疗的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乳头状癌中高侵袭组及普通组,以20例良性病变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观察不同组别中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LVD)的差异及其与PTC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形态学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瘤内及瘤周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可见棕黄色染色的微淋巴管,但瘤周淋巴管较瘤内淋巴管粗大、密集且结构更完整。(1)甲状腺乳头状癌瘤周LVD及瘤内LVD均比正常甲状腺组织高(P<0.05),且瘤周LVD比瘤内LVD高(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瘤周LVD比良性对照组高(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局部组织侵犯组的瘤内及瘤周LVD比无局部组织侵犯组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瘤内及瘤周LVD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4)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瘤内LVD及瘤周LVD比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高(P<0.001,P<0.05)。(5)在临床N0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瘤内及瘤周L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瘤内及瘤周大量的新生淋巴管形成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2)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新生淋巴管形成要多于甲状腺良性病变。(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中有局部组织侵犯组的瘤内及瘤周淋巴管形成明显多于无局部组织侵犯组,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瘤内及瘤周淋巴管形成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新生淋巴管形成明显多于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5)甲状腺乳头状癌新生淋巴管密度可作为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需要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c28b745632ae2b91f7ae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