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趣味与身份认同 ——布尔迪厄的文化理论

论文摘要

审美趣味作为西方美学重要的范畴之一,对它的研究可谓由来已久。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范畴也从美学逐渐扩展到社会学等其他领域。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对趣味的研究自然带着社会学的独特眼光。他将趣味视作阶级区隔的标志,通过引入“资本”、“习性”等概念,将趣味纳入自己构建的学术体系中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认为趣味的形成决定于阶级群体各自拥有的资本状况,资本的数量、结构及轨迹是构建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因而趣味与社会空间存在着结构性同源的关系,趣味区隔即是一种阶级区隔。作为身份区隔法则的趣味不但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整体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等特性,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趣味作为一种符号经由统治阶级超功利化和神圣化后,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潜在的权力统治。这种符号权力(符号暴力)是趣味区隔最深刻的价值所在,它转移了被统治阶级的注意力,使他们误识趣味为一种超功利的存在,进而认可和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趣味区隔为我们揭示了现实中潜在的权力,使我们对阶级统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
  • (二) 文化身份研究概况
  • 1、身份认同内涵
  • 2、研究现状
  • 一、布尔迪厄对趣味理论所做的贡献:提出趣味作为区分身份的标准
  • 二、趣味理论体系
  • (一) 趣味区隔理论的内涵
  • (二) 趣味的获得
  • (三) 趣味的分类
  • (四) 趣味的特征
  • 1、趣味的社会性
  • 2、趣味的历史性
  • 3、趣味的整体性
  • 4、趣味的稳定性
  • 5、趣味的变动性
  • 三、趣味区隔的实质
  • 四、趣味与阶级身份的关系
  • 五、理论评价
  • (一) 理论价值
  • 1、为阶级身份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 2、对波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深化
  • (二) 理论质疑
  • 1、趣味是形成的还是塑造的
  • 2、趣味标准的多重性与难以操作性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c651f5a8ee9f2e78085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