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始见于原始生命的本能,色彩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原始时期最多使用的的色彩为:黑,白,(红)赭石。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极易获取,因而成为早期人类色彩艺术的选择。我国早期色彩艺术的集中体现是彩陶其设色显示了源于自然的最本能的人类理性。在公元前两千至三千年之间产生了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五色系统。它是中国古人总结时空万象运动变化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得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系统,是古人观察、类比、附会自然万物的结果。五色系统把色彩分为五正色和五间色,正色是青、赤、黄、白、黑;五间色是绿、红、流黄、碧、紫。春秋时期孔子“五色成文而不乱”的主张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观点构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色彩观,它们与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多元性的色彩系统。唐宋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面貌从多彩而阳刚逐渐变为朴素而内敛的以黑白、淡彩为主的水墨表达方式,当中国的传统绘画色彩趋于平淡之时,丝绸和刺绣却一直保持着其旺盛的色彩生命力,在世界色彩文化史上大放异彩。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e83a5e8122d523326175d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