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基于RS、GIS技术的洞庭湖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湿地科学起源于湖泊学和沼泽学,湿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湿地科学已由萌芽进入科学框架构筑阶段,并成为当前国际众多看科学者共同关注热门研究领域。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也是国际著名的重要湿地,但是人类活动与河流水沙情势制约着湖泊的演化,围湖垦殖和入湖泥沙淤积加速着洞庭湖的衰亡,洞庭湖敞水区的面积急剧缩小,洲滩面积逐渐增多,湿地景观要素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RS和GIS进行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湿地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评估湿地资源面临的各种压力,分析湿地所处状态,揭示湿地的演变规律,对洞庭湖湿地的环境整治、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及生态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利用TM4、5、3波段组合的分类方法对洞庭湖湿地进行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湿地遥感影像分类的分类精度。(2)以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景观的变化研究不但较好地反映其面积增减变化,从全局上把握区域的变化,而且直观地显示了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反映其空间的发展规律.具有其它监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3)通过对洞庭湖景观变化研究。发现87年到2004年间,湖区周边的人工湿地呈现持续逐年减少的态势,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而洞庭湖内部湿地变化的总趋势则经过了2个阶段,其分界岭就是98年后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98年前湖区面积程缩小的趋势,而98年后水域面积有所恢复,泥沙淤积趋缓,但是湖洲滩地仍在扩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基于遥感数据的湿地变化研究
  • 1.3 景观生态学及其景观变化分析
  • 2 研究区概况
  • 2.1 洞庭湖区概况
  • 2.2 洞庭湖区的行政区划
  • 2.3 洞庭湖的历史演变过程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2 关键问题
  • 3.3 技术路线
  • 4 洞庭湖区湿地遥感分类
  • 4.1 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
  • 4.2 解译标志的建立
  • 4.3 遥感图像分类
  • 4.4 小结
  • 5 洞庭湖区湿地景观变化与分析
  • 5.1 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体系
  • 5.2 湖区景观变化分析
  • 5.3 湖区湿地景观变化原因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校外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e6c9ba00b9c2dd488b467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