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及术后参数优化

论文摘要

背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非药物治疗方法,其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前应用超声筛选CRT适应人群、术中尽可能将在室电极导线植入到激动最晚部位有助于发挥CRT疗效。术后根据超声心动图对CRT进行参数优化,将使心脏运动更加同步化,进一步而提高CRT疗效。目的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效果,并在超声指导下筛选合适人群、优化AV和VV间期,分析优化参数能否进一步提高CRT疗效。方法11例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了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CRT治疗。根据超声证实的心脏最晚激动部位,尽可能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到相应的心脏静脉。术后应用超声评价心功能和心脏运动同步性,并指导参数优化。与优化前疗效比较。根据左室充盈时间(LVFT)和二尖瓣血流频谱优化AV间期。以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O)、审间延迟(IVD)和间隔侧壁收缩达峰时差(ΔTs),优化VV间期。结果11例患者术前均存在超声证实的心脏运动不同步,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6.82%,IVD为58.73ms,ΔTS为80.55ms。1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并发症1例心房电极导线脱位、1例手术后6个月囊袋破溃感染。与基线状态相比,CRT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同步性改善,LVEF提高(32.82%vs 26.82%,P<0.001)、LVFT延长(391.73ms vs 344.55ms,P=0.04),IVD减小(48.64 vs58.73ms,P<0.01),ΔTs减小(65.37ms vs 80.55ms,P=0.009),QRS时限缩短(157.27svs 172.00ms,P<0.001)。超声指导下的最佳AV间期为123.64ms(80~180ms):VV间期均为左室提前激动,平均为左室提前激动10.36ms(4~20ms)。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疗效更为显著,LVEF提高至40.09%(P=0.023)、LVFT延长至445.27ms(P=0.019)、VTIAO增至25.23cm(P=0.007),而且心脏运动同步性进一步改善,与优化前相比ΔTs变小(44.91ms vs 65.37ms,P=0.04),IVD减小(32.55ms vs48.64ms,P=0.016)。本研究优化后未发现QRS时限缩短(155.45ms vs 157.27ms,P=0.167)。结论CRT可以改善伴有心脏运动不同步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同步性,超声指导下参数优化将使得疗效进一步增强。

论文目录

  • 前言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eafad30c39b5065c556d48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