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IL-17对变应性鼻炎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IL-17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以期解释IL-17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明确它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完善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1第一部分实验选取BALB/c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组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平均体重30g左右。利用鸡卵清白蛋白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于激发期观察喷嚏、清涕、挠鼻症状并记录喷嚏数目。末次激发后处死小鼠,取鼻腔粘膜组织行形态学观察,脾脏淋巴细胞提取RNA以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7mDNA、IL-5mDNA、IFN-γ mRNA的表达情况。2第二部分实验选取6-8周Balb/c雄性小鼠36只随机分组模型组、IL-17A抗体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平均体重30g左右。利用鸡卵清白蛋白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于激发期观察喷嚏、清涕、挠鼻症状并记录喷嚏数目。末次激发后处理动物,取鼻腔粘膜组织固定脱钙后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取脾脏获取淋巴细胞,提取RNA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7mDNA、IL-5mDNA、IFN-γ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中,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清涕、挠鼻等)较重,鼻腔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IL-5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 mRNA、 IL-17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2与其他两组比较,干预组于IL-17A干预后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清涕、挠鼻等)加重,鼻腔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加重。IL-5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也要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IL-17mRNA相对表达水平要高于模型组与干预组(P<0.05)。结论1变应性鼻炎模型建立成功,初步证明IL-17在变应性鼻炎激发期是降低的。2IL-17在变应性鼻炎中通过抑制TH2细胞或其下游的功能,对减轻激发期免疫应答的方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IL-17可以考虑作为药物用于控制变应性鼻炎激发期的症状。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IL-17 干预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ece026ca29653033e271e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