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庄子生死观研究

论文摘要

人生哲学是对人生重要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而生死问题乃是其之核心。凡真诚面对自己生命的人无不对生死问题有所思考,从而获得对生命本然意义的彻悟。在先秦诸子的生死观中,以庄子之论最为丰富和深刻。它是中国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代表着当时的某种时代精神。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庄子继承老子之道而又“与时俱化”,认为人之死生乃“气之聚散”,它“自本自根”、“方生方死”。庄子重生而不贪生,乐死而不轻生。庄子追求全真保性,顺物安命,提倡“心斋”、“坐忘”、“见独”、“逍遥”的思想,这与儒家“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等生死观颇有不同。庄子的生死观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消解了死亡的悲剧意识,化死亡的忧惧感为精神的至乐感。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更加理智地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如何更好地珍惜生命,豁达面对人生。引言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理由和选题的意义。通过介绍,揭示其生命哲学的地位,进而显明庄子生命哲学的意义。第一章论述庄子生死观形成的基础,尤其“道”为庄子生死观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第二章论述庄子生死观的理论观点,主要阐释其生死自然观、生死价值观以及它和儒家生死观的比较,庄子强调生死自然,这和儒家强调生死见礼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第三章论述了庄子生死观的精神超脱思想,庄子强调人应顺物安命,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样才能达到其理想的人格境界。它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价值,这是本文第四章所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本文,我们更好地认识庄子生命哲学的博大意蕴,为现代和未来的人们生活提供历史的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庄子生死观形成的基础
  • 1.1 庄子及其生死观的时代背景
  • 1.2 庄子之道
  • 1.2.1 本根之“道”
  • 1.2.2 理想境界之“道”
  • 第2章 庄子生死观理论阐释
  • 2.1 死生同状的生死自然观
  • 2.1.1 道通为一,死生同状
  • 2.1.2 生死“物化”,死生自然
  • 2.2 重生、乐死的生死价值观
  • 2.2.1 “重生”而不“贪生”
  • 2.2.2 “乐死”而非“轻生”
  • 2.3 庄子和孔孟生死观的比较
  • 第3章 庄子生死困境的超脱思想
  • 3.1 “全生尽年”——摆脱生命困境的尝试
  • 3.1.1 顺物安命
  • 3.1.2 无用之用
  • 3.2 生命的虚静化
  • 3.2.1 心斋
  • 3.2.2 坐忘
  • 3.2.3 见独
  • 3.3 庄子的理想境界及人格形象
  • 3.3.1 庄子的理想境界
  • 3.3.2 理想境界的人格化身:圣人、至人、真人、神人
  • 第4章 庄子生死观的美学意义
  • 结语:庄子生死观的现代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faed83c73e5bb18c4dfe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