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意境在于“远”,其本质是“意静而远”,它不能再现自然,但它把人们引向自然。中国山水画注重“以大观小”,一目千里,由“似离而合”的方法视空间如一有机统一的生命境界。而内部的“远”,注重精神的淡泊。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本文从“远”的最本初含义终究其理,分析了由宋代郭熙所提出的“三远”而引出的心与境交融的“远望”的审美观照,阐述了北宋山水“无我之境”所产生的审美意境及韩拙的“三远”所提倡的境外之韵的孕造;元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笔墨之境中“远”的表情,由此得出现代人要以诗心的修养体悟“远”的意境,“远”对当代山水画所产生的立体影响:如何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体现“远”,当代多元文化对“远”的影响,以及“远”在未来山水画创作中的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远”的意境作深入的分析,追根溯源,旁征博引,试图把握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中“远”的审美特征。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ff26357d2ba16be90bfe1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