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心肌梗死部位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轴在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心肌梗死部位中的作用,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可能机制及提高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体外趋化实验体外培养的第三代MSCs分为未处理的MSCs组,低氧预处理的MSCs组和兔抗CCR2中和抗体处理的MSCs组。分别将不同处理组的MSCs置于Transwell板的上层,板的下方予以趋化因子MCP-1 (200ng/ml),计算不同处理组MSCs的趋化能力2、在心梗后不同时间点(1, 3, 7, 14, 28d)不同区域(梗死中心区,梗死边缘区,正常心肌区),行免疫组化检测MCP-1的含量。3、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为对照组,心梗后一周经冠脉仅注射DMEM;B组为心梗后一周经冠脉注射未经处理的MSCs;C组为心梗后一周经冠脉注射经过低氧预处理的MSCs;D组为心梗后一周经冠脉注射经兔抗CCR2中和抗体处理的MSCs。4、应用明胶海绵小栓子栓塞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远端,建立心梗模型。于心梗后一周,将不同处理组的MSCs(1×107/5 mL)经心导管注射到LAD栓塞处远端。各组以Powerlab+Millar压力导管、心超检测分析心梗前、心梗后、干细胞移植后四周心功能状况。干细胞移植后四周获取动物心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新生血管密度,以及组织中经Brdu标记的MSCs归巢数量。结果:1、MCP-1对经过低氧预处理的MSCs迁移作用最强(P﹤0.05),对未经处理的MSCs迁移作用稍弱但有明显的迁移作用(P﹤0.05),而对经过兔抗CCR2中和抗体处理的MSCs迁移作用明显减弱,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2、猪心肌梗死区域中,MCP-1的含量在梗死中心区第1d开始升高,第3d达到顶峰,至两周后降至正常水平,而梗死边缘区域第1d开始升高,一周后到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四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3、梗死后一周行不同类型MSCs移植。在移植后四周发现C经低氧预处理的MSCs组在心功能改善和Ⅷ因子新生血管密度及Brdu标记的干细胞归巢量比较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D经兔抗CCR2中和抗体处理的MSCs组又较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1、MCP-1/CCR2轴参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2、MCP-1对经过低氧预处理的MSCs趋化能力最强,MSCs表面表达CCR2的受体增加可能为其机制之一。3、心肌梗死区表达MCP-1,并且在心肌梗死后一周,梗死边缘区表达MCP-1达到最高。4、低氧预处理的干细胞归巢数量增加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5、移植经CCR2中和抗体处理的MSCs也能改善心功能,说明不仅仅只有MCP-1/CCR2轴参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还有其他效应轴。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ff9e4e832b4576f62f1dd7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