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冷冻消融的粘附现象

论文摘要

背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由房室交界区存在传导速度快慢不一的双径路形成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射频消融(radiorequeency catheter ablation,RF)改良慢径的方法治疗,手术根治率高,效果确切,但成功的消融,还依赖导管定位的准确和稳定,如果在房室结或His束附近消融,导管位置的误差或移位,不仅会造成消融无效,还会导致不可逆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永久起搏器的植入。而这点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不可接受的。冷冻对于射频消融的这个缺点来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能量。冷冻消融很早就开始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其所造成的是边界清晰、非炎症的透壁损伤。介入器械的发展使得通过导管进行冷冻消融成为可能。冷冻导管为双层中空导管,根据Joule-Thompson效应,高压冷冻液经内管注入导管末端后变成气体,再经低压的外壳排除,引起导管末端温度降低,结成冰球与心内膜发生粘附(Cryoadhesion),在标测和消融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探头温度可从室温至-85℃之间可调,-30℃或稍高的温度,可以造成局部电生理活动的可逆抑制,用来进行冷冻标测(cryomapping)。而-70℃或更低的温度持续一定时间后可以造成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用来进行冷冻消融(cryoablation)。目前冷冻消融在多个心脏中心初步的临床应用显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统计冷冻粘附时的冷冻导管远端温度,降温时程及所需的冷冻仪液态一氧化二氮(N2O)流量、压力参数,为下一步精确靶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总结了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经导管冷冻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共18例,在手术过程中冷冻导管末端温度降至0℃时开始透视,当导管末端出现点头样运动时说明与心内膜发生粘附,记录此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和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毫升/分钟,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心内膜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文目录

  • 一、英文注解
  • 二、中文摘要
  • 三、英文摘要
  • 四、正文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五、综述
  • 六、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ffd92b18bbf5034f9837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