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是植物根系与AM真菌(AMfungi,AMF)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AMF...
论文摘要本实验选取克山县典型黑土区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以及平衡施肥的方式为研究方法来研究适宜坡耕地黑土的耕作方式、施肥方式。首先以保护性耕作方式与施加...
论文摘要黄土高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旱作农区,由于降雨稀少,加之传统耕作方式使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通过改变耕作模式来改变农田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导致的水土...
论文摘要陕西渭北旱塬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仅500~600mm,且60%以上降水分布在7~9月,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干旱成了当地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而保护性耕...
论文摘要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灾害的首要环节,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本试验通过选...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年旱区的长时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8年后对耕层土壤真菌种群的影响。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应用土壤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
论文摘要农田土壤既是CO2的重要排放源又是CO2的吸收汇,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降低土壤CO2的排放,增强土壤碳汇的作用。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
论文摘要近年来,以少投节能固碳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被强调作为一项具有直接降低CO2排放量潜力的措施而受到广泛关注。保护性耕作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改变有机物质的输入来影响有...
论文摘要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旱作农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传统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翻动次数过多,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
论文摘要本文在以道地中药材、春小麦隔带种植为重点,结合等高耕作、隔带保护性种植措施下,测定了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探讨坡...
论文摘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实现北方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是免耕播种机的研制。本文针对新疆兵团地区在留有小麦根茬的未...
论文摘要2009-2010和2010-2011生长季,以烟农19为材料,在山东省章丘市许河村设置翻耕+秸秆不还田(T1)、翻耕+秸秆还田(T2)、旋耕+秸秆还田(T3)和苗带旋...
论文摘要受渭北旱塬降雨量少、蒸发大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生产经常遭受干旱胁迫,为了探索适宜保护性耕作及其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的蓄水保墒、培肥增肥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在200...
论文摘要腐植酸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有机碳化合物,其形成、转化、分解以及消亡周而复始的参与地球的物质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腐植酸的形成及...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土壤质量评价的准确度,使评价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探讨了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以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杨凌为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
论文摘要在川中丘陵区水稻田上,利用自制的稻田渗漏器,通过田间试验,在相同施肥条件和不同耕作措施下,2007年大春季对麦稻轮作和油稻轮作两轮作田的4个处理:A常规翻耕移栽秧苗(C...
论文摘要农田杂草从人类开始在大地上耕种那天起就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阻碍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少耕或以秸秆覆盖容易滋生杂草,因此防除杂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论文摘要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它们的吸收汇,两者哪一方起决定作用要取决于农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据估计,目前大气中20%的CO2、70%的CH4和90%的N2O来源于农业...
论文摘要本试验于2006~200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两熟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不进行灌溉,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垄作覆盖、垄作、平作覆盖及平作四个...
论文摘要本文设计实施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马铃薯传统耕作(T)和五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摆种(PDSS)、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浅播(PDSSH)、垄上覆草摆种(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