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纵观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五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其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剧创作,这个时期的历史剧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比...
论文摘要上世纪四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出版了他有名的《十批判书》,其中《儒家八派的批判》一篇是首次就《韩非子·显学》所谓孔子以后“儒分为八”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影响很大。对所谓“儒家...
论文摘要“战国时代的再发现”是20世纪40年代大后方文坛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勾勒这一历史侧面,通过对“战国策派”、郭沫若以及其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的考察,尤其是对其思想建构、学术...
论文摘要“移情”本是美国心理学家EdwardTitchnner提出的心理学命题,后在德国心理学和美学家TheodoreLipps等人的发展下,成为20世纪上半期很有影响的心理学...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郭沫若的诗学是主情主义的浪漫诗学,废名的诗学是情智交融的现代诗学,二人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杂糅的景观,构成相克相生又互补包容的诗学体系,共同推进了中...
论文摘要作为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左翼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于1925年底发表的小说《马克思进文庙》颇有令人琢磨之处。该小说不仅故事情节荒诞,小说的文体选择与小说中包含的...
论文摘要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现代历史剧创作史上,郭沫若和阳翰笙是两个亮点。他们在中国历史剧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两位都投笔从戎、北伐南征,革命起点有相似处。...
论文摘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古代主要是日本文化、文学受到中国文化、文学的泽被。而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一种复合的形态,这种复合形态的文化对于不同特质的文化思想有很强的...
论文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源于中国社会现代意识的发生,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反映。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现代意识产生的原因,就中国现代文学而言,其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