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副刊研究]()
论文摘要近几年,一度被忽视的副刊又有了抬头之势,报纸书评副刊更是遍地开花。在这个媒介转型的新时期,包括书评副刊在内的报纸副刊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副刊新闻化、以副刊经营报...
![《纽约时报》对西藏和新疆报道的异同分析]()
论文摘要国家形象和国际新闻报道密切相关,他国媒体在一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目前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中,西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更是起着举足轻...
![《纽约时报》网站上海世博会报道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以《纽约时报》网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纽约时报》网站2010年1月到12月的所有关键词为"China&ShanghaiExpo"的...
![《纽约时报》“9·11”事件报道研究]()
论文摘要“9·11”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十载,关于该事件的研究以及由此引发的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的研究蔚为大观,关于《纽约时报》的研究也为数甚多。但整体来看,把《纽约时报》“9·11...
![免费还是收费 ——数字化时代西方媒介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时代,西方媒体产业中“免费”模型和“收费”模型提出的背景。随后围绕“收费”,“免费”的概念,综述了跨学科的受众研究成果。在介绍业界最新动态的同时,着...
![中美贸易冲突报道中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轮胎特保案”为例]()
论文摘要“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上关于轮胎特保案的四篇经济新闻报道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进行了分析...
![《纽约时报》对六轮六方会谈的框架分析]()
论文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框架分析被引入传播学领域以来,其越来越受到媒介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纽约时报》六方会谈前后关于朝核问题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借鉴了甘姆...
![中美权威媒体对三届奥运会报道的比较研究 ——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这两张报纸有关奥运会的报道做了比较研究。文章的新意在于,本文在比较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就某一次奥运报道的比较,而是用...
![《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报道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环境变化正逐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频发的地球灾难引发人们对自身活动的反思。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
![中西方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比较研究 ——《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国议题的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变的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影响中国下一步在国际交往中的成本。本文参照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主要从主流建构主义理论的...
![中、美媒体的环境报道框架分析 ——以《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报道为例]()
论文摘要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被媒体称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气候议题的报道提升了全球受众对气候议题的关注度。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
![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科技新闻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中美两国的报纸科技新闻,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报道特色。本文以中国《人民日报》和美国《纽约时报》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学抽样分析原理采集分析样本,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
![《纽约时报》对“3·14”事件、“7·5”事件相关报道的研究]()
论文摘要从创刊起,《纽约时报》就开始持续关注中国,并对中国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报道。就其在创刊后逐步扩大的影响力而言,它对中国的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为了廓清《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论文摘要从2007年3月起,“中国制造”不断陷入“质量门”。本文以“consumersafetyandChina"(“消费安全与中国”)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网站进行...
![涉华新闻报道的舆论研究 ——以《纽约时报》为例]()
论文摘要西方媒体涉华舆论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从涉华舆论的重要载体──新闻报道入手,分析六年来《纽约时报》涉华新闻报道所体现的涉华国际舆论,并讨论其变化趋势及成因。本文运用新闻...
![《纽约时报》的体育新闻报道研究 ——以“世界杯报道”为例]()
论文摘要作为一份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报纸,各种主客观因素使《纽约时报》体育版不断成长、壮大,并跻身全美报业最佳体育新闻排行榜之列。本文从该报出版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专刊为出...
![从《纽约时报》的采编经验看我国党报改革]()
论文摘要党报要如何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贴近性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党报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媒体间竞争压力增大以及读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党报自身的变革已经无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