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纵贯青藏高原腹地,该线路经过海拔高程4000m的地段长965Km,通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550Km,多年冻土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对铁路建设和...
论文摘要生物热化学是从能量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而微量热是生物热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微量热由于其本身特有的高灵敏、自动化等优点,已经在生命科学、环境科...
论文摘要小麦族(Triticeae)野生近缘植物天然杂种是研究近缘种属间可杂交性、种间演化关系、染色体组间同源性及系统生物学的宝贵材料。小麦族中的St基因组来源于假鹅观草属(P...
论文摘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形上穿越了高原和横断山脉,河流流域盆地陆地化学风化受到青藏高原东部隆升的深刻影响,是现今世界上中纬度地区少有的尚未被人类活动影响...
论文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降水等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动力诊断等方法,围绕着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热源(简记为<Q1>)及其低...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历史统计资料(水文、气象、植被)和野外调查的数据,应用高寒草甸系统作为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指示剂,来反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水...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利用NCEP/NCAR第一套(1961-2000年)和第二套再分析资料(1979-2000年)、ECMWF再分析资料(1961-2000年)和日本GAME再分析...
论文摘要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厚、最新和体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因其特殊位置而具全球性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已将目光转向高原北部,把研究探索板块碰撞远程效应作为主要目标。青藏高原北部边...
论文摘要以植物功能特征重建群落生态学需要广泛而深入地比较研究群落组分种植物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理论上植物个体特征的响应可以逐层转化为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作为基础权衡的个体...
论文摘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现在二氧化碳的增加...
论文摘要青藏高原面积约240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5000m。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塑造了高原内部和周遍地区独特的异质性自然环境,这对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产生...
论文摘要1998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完成了1∶100万航磁概查,并首次发现雅鲁藏布江双磁异常带、青藏高原中部北北东向负磁异常区等重要的航磁异常;2...
论文摘要目前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和环境演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流域与环境系统研究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核技术定量化研究方面,成为研究中的关...
论文摘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正逐步变暖,那么植被作为地球系统中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组分将如何做出响应?许多研究者指出,在过去20多年中,北高纬地区植被活动明显增强...
论文摘要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目前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地...
论文摘要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独立地貌单元,是地质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地区。但是目前国内外就青藏高原研究中最核心的板块碰撞时间、形式、幅度以及碰撞过程中高原变形、隆升...
论文摘要青藏高原是北半球中纬度海拔最高、积雪覆盖最大的地区。鉴于青藏高原积雪对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天气气候的重要影响,评估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规律,诊断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主要物理因子...
论文摘要本文以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的10种风毛菊属植物:柳叶风毛菊、大耳叶风毛菊、星状风毛菊、长毛风毛菊、长叶风毛菊、禾叶风毛菊、风毛菊、甘肃风毛菊、紫苞风毛菊、小花风毛菊种子为材...
论文摘要本文分别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大枪勇错、空姆错,中部的纳木错以及东北部的克鲁克湖和小柴达木湖钻取了浅岩芯,通过对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提取分析和单体氢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来探讨该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