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新开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部新开—董家岗斜坡构造带的开46井区,自1980年至今,勘探开发程度不高,一直未进行过大面积的油气开发。本次研究,结合地震、钻井以及试油开...
论文摘要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为典型的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油藏内部断裂系统复杂且储层微相类型多,加之前期水驱开发效果差,导致油藏采收率低。本次研究从构造再认识入手,开展储层、储量、...
论文摘要油田开发的两大主题为认识油藏和改造油藏。而如何认识油藏的实际情况一般需要精细的地质研究来完成,只有在更加精细的尺度上认识和研究储层,才能找出剩余油进一步挖潜的对象,指导...
论文摘要扶余油田1970年全面开发,至2000年进行过2次全面调整,年产油量曾多年保持在100×104t以上。到2002年产量仅有65×104t,采出程度达25%,综合含水高达...
论文摘要冀东油田是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典型代表,油田内断层多,断块面积小,加上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油层层数多,油水关系复杂。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且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实施单采开采...
论文摘要微构造与剩余油的分布关系密切。高浅南地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河流相储层中微构造发育,剩余油富集。通过对研究区三个断块内各小层的储量进行统计,发现微构造中赋存的储量占总储量的...
论文摘要B区块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基础、一次、二次及三次加密以及注采系统调整后,井网密度逐渐增大,1995-2003年又进行了聚驱开发调整,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4.8%...
论文摘要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层间、层内非均质矛盾日益突出,水驱开采不均匀现象严重,油田构造被断层复杂化,且受砂体展布特征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而零散,这些残留在地下...
论文摘要萨北过渡带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具有油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近两年密闭取芯井资料表明该区域整体采收率较低,特别是厚油层顶部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本文开...
论文摘要萨北开发区随着油田逐次加密,各套井网开采对象逐步变差,与老井网层位交错分布,加之聚驱井网利用了部分水驱老井,使层系井网衔接及动态调整矛盾突出。特别是北二东作为最早进行加...
论文摘要本文以安塞油田长6油藏注水开发时间较长的主力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研究三大地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现井网适应性评价、井网调整潜力分析、研究不同储层、不...
论文摘要随着老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低采收率现状的出现,剩余油的挖潜难度日益增大,精细油藏描述便成为油田开发的一种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种静、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
论文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精细描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欢2—14—16块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划分开发阶段深入研究各阶段开采特点,针...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的地层划分、沉积特征和沉...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利用杏六东地质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提供的夹层空间分布,通过布虚拟井,构造厚度点数据,建立虚拟地层面等方法建立侧积夹层构造三维地质模型,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寻找并挖潜剩余油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储层精细描述、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内部流动单元研究,加深油田地...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强化采油主要依靠化学驱,其中聚合物驱所占比例较高。然而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为了维持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
论文摘要本文以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为例。针对研究区特高含水,采收率低的问题,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以及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了特高含水期河流相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一...
论文摘要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杏南开发区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杏十区纯油区西部地下沉积环境和层间压力相差较大,注水开发后油层动用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调整挖潜难度大,如何...
论文摘要本文从地质研究入手,集地质、地震、测井及动态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为一体。以单砂体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油砂体连通性研究,重建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和开展剩余油潜力分布研究,搞清...